
基本信息
文秋芳,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院长;国家教材委员会外语学科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 亚洲英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
学术期刊《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原《中国外语教育》)杂志主编;
学术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中国应用语言学)》杂志主编;国际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System,Journal of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编委会委员。
研究领域为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包括二语习得、教师教育、语言政策等,主持3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截止2022年4月取得成果:专著24部、编著11部、语料库3部、教材9部;境内外发表论文222篇,提交咨询报告24篇,以及其他样式的成果若干。
学习经历:
197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外文系;1985年获印度孟买大学硕士学位;1993年获香港大学博士学位;1999至200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院进修
工作经历:
1976年留校南京师范大学工作,1986-1989年间任外文系副主任;
1993年调入南京大学工作,历任英语系副主任、主任、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2005年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工作,2005-2014年间任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2014-2019年间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2017-2020年间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学院执行院长;2007-2017年间任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教学研究分会会长;2008-2012年间任国际应用语言学学会执行委员。
中共党员,入党时间:1975.09.20
成就和荣誉:
200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2009年间4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18年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团队负责人)荣誉,2003年获江苏省“三八”红旗手荣誉;2014年获北京市“三八”红旗手荣誉; 2010年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2010年获北京市高校育人标兵;1997年至今曾先后16次获省部级教学成果等奖项;
获国家级奖项:
7.国家教材委员会颁发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2021
6.2018年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团队负责人)荣誉;
5.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建设研究-教学型导师团队,培养高素质外语教育人才—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探索”,排名第一;
4. 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1,独立;
3.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建立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口语评估体系”,排名第一;
2.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面向21世纪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排名第二;
1.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997,“英语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途径的研究和实践”,排名第二
获省部级奖项:
17.2018年获北京市政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产出导向法”研究:提高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16. 2014年获北京市“三八”红旗手荣誉;
15. 2013年获北京市政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创建以“合作-互动-体验”为特色的研修模式提升大学英语教师专业能力;
14. 2010年北京高校育人标兵;
13. 2010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12. 2010年北京市先进工作者;
11. 2008年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建设研究-教学型导师团队,培养高素质外语教育人才—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探索”;
10. 2005年中国英语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
9. 2005年中国英语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
8. 2004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构建合作型团队机制,培养创新性人才群体”;
7. 2003年江苏省"三八"红旗手荣誉;
6. 2003年江苏省“英语口语课程优秀奖”;
5. 200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面向21世纪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4. 200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建立我国大规模英语口试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3. 1999年优秀教师奖,宝钢教育奖;
2. 1999年江苏省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著作:《英语学习策略论》(语言学类);
1. 199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英语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途径的研究和实践”
历年所承担的科研项目:
37. 世界语言教育发展报告(2018)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已完成;
36. “国家语言能力”内涵及提升方略研究,国家语委重大科研项目(ZDA135-7),2018/08,教育部语信司,已完成;
35. 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理论研究(17FYY008),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已结项;
34. 我国学术领域中文使用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教育部语用司委托课题,2016,已结项;
33. 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与实施方法研究,教育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6JJD740002)中子课题,已结项;
32. 国家语言能力理论体系构建研究(HQ135-2),国家语委科研规划办,已结项;
31. 提高中文在国际组织中影响力的对策研究,教育部语用管理司,已结项;
30. 北京高校大学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培训,北京市教委,已结项;
29. 国家外语人力资源分类标准的研究(WT125-38),国家语委科研规划办,已结项;
28.国家外语人才资源动态数据库建设(12&ZD176),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已结项;
27.提升我国国家外语能力对策研究(12JF019),教育部社科司专项委托项目,已完成;
26.美国、法国、俄罗斯、巴西国家外语能力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2JJD740009),已结项(优秀);
25.我国外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发展差异的比较跟踪研究(12BYY05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已结项(合格);
24.国际与地区组织的语言政策制定及其实施研究(YB125-36),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规划2011年度一般项目,国家语委科研规划办,已结项;
23. 构建我国高校外语教师互动发展新模式(2011-2012),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科技项目,北京市教委,已完成;
22.构建基于课堂教学研究的校本专业化共同体(To assist the Recipient in conducting the research project titled “Building up a school-based professional community through classroom research between September 2009and August 2010),美国驻华使馆新闻文化处,已结项;
21. 北京市中学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体系研究(2008-2009),北京市与中央在京高校共建项目,已结项;
20. 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维能力现状的研究(08BYY026)(2008-201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已结项;
19. 大规模考试主观题(英汉互译)自动评分系统的研制,(2007-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项目,已结项;
18. 合作建设“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2.0版” (2006-2008),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已结项;
17. 合作建设“中国学生英汉/汉英口笔译语料库” (2006-2008),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已结项;
16. 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发展的规律与特点(04BYY039)(2004-200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已结项;
15. 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2003-2004),全国高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已结项;
14. 合作建设“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 (2003-2005),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已结项 ;
13. 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发展的规律与特点(2003-2004),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项目,已结项 ;
12. 实施全国英语专业八级口语与口译考试的研究(2003-2004),全国高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项目,已结项;
11. 国际化应用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02-2004),江苏省教育厅项目,已结项 ;
10. 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发展的规律与特点(01JA740030)(2001-2003),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已结项;
9. 中学生个体差异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1999-2000),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项目,已结项;
8. 英语专业本科生综合素质实践课程(1997-1999),南京大学项目,已结项;
7. 全国英语专业八级口试的可行性研究(1999-2002),全国高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项目,已结项;
6. 江苏省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科研项目(1999-2001),江苏省教委 项目,已结项;
5. The Chinese learner,(1997-2000),香港政府科研基金项目,已结项;
4. 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口试录音试点(1993-1998),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3. 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和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96BWW013)(1996-200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已结项;
2. 语言与认知(1995-1997),瑞典哥德堡大学合作项目,已结项;
1. 学习者可控因素与大学生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1994-1996),国家教委项目,已结项;
出版专著:
24.《新中国国家语言能力研究》,外研社,2021,第一(杨佳2)
23.《学习.移植.创新 -文秋芳学术论文自选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独立
22. 《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第一,(任庆梅2,张虹3)
21. 《中国知名外语学者学术研究丛书:文秋芳学术研究文集》,上教社,2020,独立
20.《产出导向法:中国外语教育理论创新探索》,外研社,2020,独立
19. 《中国应用语言学创新研究探索》,人民出版社,2020,独立
18.《国家语言能力理论体系构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第一
17.《认知语言学与二语教学》,外研社,2013,第一
16. 《文秋芳英语教育自选集(二)》,外研社,2013,独立
15.《中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现状研究》外研社,2012,第一
14.《大规模考试英汉互译自动评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第二
13.《英语教学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上教社,2011,第一
12.《新编语言学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第一
11.《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外研社,2010,第一
10.《文秋芳英语教育自选集》,外研社,2008,独立
9.《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发展与特点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第二
8.《学习者可控因素与英语成绩的关系》,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独立
7.《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中文版),外研社,2004,第一
6.《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上教社,2003,独立
5.《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口试指南》,上教社,2001,第一
4.《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英文版),外研社,2001,独立
3.《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上教社,1999,第一
2.《英语学习策略论》,上教社,1996,独立
1.《英语语言学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独立
出版语料库:
3.《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 2.0》,外研社,2008,第一
2.《中国大学生英汉/汉英口笔译语料库》,外研社,2008,第一
1.《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1.0》,外研社,2005,第一
出版编著:
11.《世界语言教育发展报告》,外研社,2021,第一(杨佳2)
10.《2013中国外语教育年度报告》,外研社,2014,ISBN 主编
9. 《2012中国外语教育年度报告》,外研社,2013,ISBN 主编
8. 《2011中国外语教育年度报告》,外研社,2013,ISBN 主编
7.《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 外研社,2010,ISBN 主编
6.《中国英语教学》,外研社,2007,ISBN 978-7-5600-6611-0,第二主编
5.《高校基础英语教学》,外研社,2006,ISBN7-5600-5382-3,副主编
4.《英语口语研究与测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主编
3.《英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主编
2.《英语写作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主编
1.《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主编
出版教材:
9. 《新一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教师用书》,外研社,2016,总主编
8. 《新一代大学英语》(1、2)综合教程,外研社,2015,总主编
7. 《新标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1-4册)外研社,2009,中方主编
6.《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4册)外研社,2009,中方主编
5.《跨文化口语教程》,外研社,2005,主编
4.《高级英语口语教程》(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总主编
3.《高级英语口语教程》(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总主编
2.《英语专业8级水平测试习题集》,上教社,2003,副主编
1.《英语专业7级水平测试习题集》,上教社,2003,主编
境内外发表的学术论文:
222.云教研共同体中认知连接形成的原则和应用,《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1,P.4-12,第一(毕争)
221.“云连接论”的构想和应用,《外语教学与研究》2022/1,P.66-78 独立
220.《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核心素养的确立依据及其内涵解读,《外语界》2021/5,P.2-9,第一(张虹2)
219.《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阐释--研制背景、过程与特色,《中国外语》2021/5,P.4-15,第一(张虹2)
218.合作型/对立型外交话语的空间拓展框架构建--对Chilton 话语空间理论的调适,《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1/3,P.8-12第二(马倩1)
217. 中国共产党百年外语教育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1/2,P.7-19,第一(常小玲2)
216. 中国应用语言学的学术国际话语权,《现代外语》2021/4, P.439-447 独立
215. 中国共产党百年语言文字工作的人民观,《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6,P80-88.第一(杨佳2)
214. “一体化”思政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应用—以培养“英法双语+专业”国际治理人才为例,《外语界》2021/2,P.2-9,独立
213.学术国际话语权中的语言权问题,《语言战略研究》2021/3,P.76-85 独立
212.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中国外语》2021/2,P.47-52独立
211.我国高校外语教师三种专业学习模式的比较及其启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1/1,P.1-8 独立
2010 .Wen, Qiufang 文秋芳 & Zhang, Hong 张虹 (2020). Building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in higher education. Círculo de Lingüística Aplicada a la Comunicación 84, 1-12, http://dx.doi.org/10.5209/clac
https://revistas.ucm.es/index.php/CLAC/issue/view/3640
209. 从新冠疫情下的语言国际教育比较看国际中文在线教育的战略价值,《语言教学与研究》,2020/6,P.1-8第一(杨佳)
208. 提升国家语言能力,助推两个共同体建设,《语言文字应用》2020/4,P.1-9,第一,(杨佳)
207. 加速我国应用语言学国际化进程:思考与建议,《现代外语》2020/5, P.585-592 独立
206.“产出导向法”驱动场景设计要素例析,《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0/2,P.4-11,第一(孙曙光)
205.专栏引言:“产出导向法”教学流程再解读,《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0/2,P.3,独立
204. 产出导向法与任务教学法的异同评述,《外语教学》2020/4, P.41-46,第一,(毕争)
203.上进型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元专业能力理论模型构建,《外语界》2020/2,P.43-50,第二(李春梅1)
202.专业学习共同体对多语种教师发展的影响,《外语界》2020/2,P.27-34,第二(张虹1)
201.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学术英语写作名词化教学研究-以促成教学环节为例,《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0/1,P.15-23,第二(陈浩1)
200.概念迁移研究新路径:认知对比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2020/2,P.225-236,第二(裘晨晖1)
199.熟手型外语教师运用新教学理论的的发展阶段与决定因素,《中国外语》2020/1,P.50-59,独立
198.跨院系多语种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外语界》2019/6,P.9-17,第一(张虹2)
197. Language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in China. P.39-43, Qualitative Research Topics in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Edited by Gary Barkhuizen. Routledge 2019,独立
196. 我和我的学术人生-文秋芳教授访谈录,《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3,106-112,第二(黄炎新1)
195. 新中国外语教育70年,成就与挑战,《外语教学与研究》2019/5,735-745,独立
194. 新中国外语教学理论70年发展历程,《中国外语》,2019/5,14-22,独立
193. 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应用语言学科的思考,《外国语文研究》2018/2,10-17,南大出版社,独立
192.从英语国际教育到汉语国际教育:反思与建设,《世界汉语教学》2019/3,291-299,独立
191. 对国家语言能力的再解读,--兼述中国国家语言能力的建设与发展,《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9/5,P.57-67,独立
190. 辩证研究与行动研究的比较,《现代外语》,2019/3,385-396,独立
189. 事件语义与语用标记词汇化的跨语言考察,《外语与外语教学》,2018/6,65-77,第二
188. 新时代外语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中国外语》2018/3,第二
187. 外语专业大学生思辨技能发展趋势跟踪研究,《外语界》2018/6,12-19,第一
186. Teacher-student collaborative assessment(TSCA) in integrated language classrooms,《INDONESIAN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18/8,369-379,第二
185. 美国西点军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及其启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6,1-9,独立
184. 学术英语化与中文地位的提升:问题与建议,《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26-32,独立
183. “产出导向法”与对外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2018/3:387-400,独立
182. “辩证研究范式”的理论与应用,《外语界》2018/2:2-10,独立
181. 新时代高校外语课程中关键能力的培养:思考与建议,《外语教育前沿研究》2018/1,独立
180. 思辨能力及语言因素对二语写作影响的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7/4:44-50,第二,(高霄1)
179. 我国高校非通用外语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一项质性研究,《中国外语》2017/6:96-100,第一,(张虹2)
178. 汉、英本族语者时间思维方式对母语和二语加工的影响,《外语与外语教学》2017/2:61-69,第二,(杨文星1)
177. 我国学者对人文社科领域内中文地位的认知与原因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22-29,第一,(濮实2)
176. 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理论框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7/3:1-9,独立
175. 唯物辩证法在应用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桂世春先生的思想遗产,《现代外语》2017/6:855-860,独立
174. 辩证研究法与二语教学研究,《外语界》2017/4:2-11,独立
173. 汉、英母语者空间感知倾向对句子在线加工的影响,《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4:557-568,第二,(杨丽1)
172.“产出导向法”的中国特色,《现代外语》2017/3:348-358,独立
171. 国家话语能力的内涵——对国家语言能力的新认识,《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7/3:66-72,独立
170. “产出导向法”教学材料使用与评价理论框架,《中国外语教育》2017/2:17-23,独立
169.The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A pedagogical innovation in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A]. In L. Wong & K. Hyland (eds.). Faces of English: Students, Teachers, and Pedagogy 2017 [C].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91-106,独立
168.拟人隐喻“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评析习近平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的演讲,《外语学刊》2017/3:1-6,独立
16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策略与态度的访谈研究,《外语界》2017/1:22-29,第一,(林琳2)
166. 英语专业硕士生思辨倾向的量具构建与实证调查,《外语学刊》2017/2:110-114,第二,(张莎1)
165. 我国应用语言学理论国际化的标准与挑战--基于中国大陆学者国际论文创新性的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2:254-266,独立
164. 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国际化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外语与外语教学》2017/1:9-17,独立
163. 倾听来自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的心声:一项质性研究,《外语教学》2017/1:67-71,第一,(张虹2)
162. 国家话语研究,--服务国家战略的新领域,《中国外语》2016/6:1,10-11,独立
161. 2001-2015年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的使用趋势,《现代外语》2016/6:842-852,第一,(林琳2)
160. 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程式语表征方式研究—来自听觉搭配成分词判断的证据,《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4:21-27,第二,(曹宇1、张钫炜3)
159. “师生合作评价”:“产出导向法”创设的新评价形式,《外语界》2016/5:37-43,独立
158. 英语通用语的教学框架,《语言科学》2016/4:354-355,独立
157. 在英语通用语背景下重新认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6/2:1-7,独立
156. The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to teaching university students English in China,《Language Teaching》2016(4):1-15,独立
155. Teaching culture(s) in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in Asia: dilemma and solution,《Journal of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2016;5(1):155-177,独立
154. “一带一路”语言人才的培养,《语言战略研究》2016/2:26-32,独立
153. 国家语言能力的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2:23-31,独立
152. 外语专业大学生思辨倾向变化的跟踪研究,《外语电化教学》2016/1:3-8,第一,(张伶俐2)
151. 三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结构类型与功能分布特征研究,《外语学刊》2015/5:106-111,第二,(吴白音那1)
150. 基于事件语义的英汉评价标记对比研究,《现代外语》2015/5:604-614,第二,(孔蕾1)
149. “英语+X”本硕贯通人才培养体系成效:基于学生视角,《外语界》2015/5:18-26,第一,(王艳2)
148. 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58,独立
147. 评述高校外语教学中思辨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3:6-12,第一,(孙旻2)
146. 中文在联合国系统中影响力的分析及其思考,《语言文字应用》2015/3:33-40,独立
145. 认知比较分析假设,《中国外语》2015/1:1,10-12,独立
144. 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逊色于其他专业学生吗?《现代外语》2014/6:794-803,第一,(张伶俐2、孙旻3)
143. 国外语言资源管理的经验与启示,《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4/6:99-104,第一,(张天伟2)
142. 亟待指定“一带一路”小语种人才培养战略规划,《成果要报》2014/12/10,第96期:1-6,独立
141. 法国与俄罗斯中小学外语教育对我国的启示,《外国语》2014/6:11-14,独立
140. 汉语本族语者与英语本族语者思考时间的方式—对思维-语言关系的实证研究,《外语教学》2014/6:45-49,第二,(杨文星1)
139. 外语课堂即时形成性评估的“相倚性”研究,《外语教学》2014/4:41-45,第二,(杨华1)
138. 英语通用语是什么:“实体论”与“非实体论”之争,《中国外语》2014/3:4-11,独立
137. 研制多套难度相似的思辨技能量具:实践与反思,《外语电化教学》2014/4:3-7,第一,(李英杰、孙旻、张伶俐、杨松)
136. 加强语言资源调查,提高国家语言能力,《成果要报》2014/3/6,第15期:1-6,独立
135.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中国外语教育》2014/2:3-11,独立
134. 美国国防语言能力四大特4点,《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6/4,A04版,独立
133. 以语言资源调查,推动国家语言能力提高,《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3/26,B05版,独立
132. 美国语言研究的基本特征:服务于国家安全战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3:1-9,独立
131. 目标在外语课堂即时形成性评估中的动态变化特征及方式,《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3:389-400,第二
130. 大学英语教学中通用英语与专业英语之争:问题与对策,《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1-8,独立
129. “认知对比分析”的特点与应用,《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1:1-5,独立
128. 英语类专业实践多元人才观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1:118-126,独立
127. 后911时代美国国家外语能力建设成效及其启示,《中国外语》2013/6,4-11,第一,(张天伟2)
126. 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外语界》2013/6:7-15,独立
125. 美国国家外语能力建设模式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6:854-864,第一,(张天伟2)
124. 中国成人英语学习者内隐学习实证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4,第二,(盖淑华1)
123. 课堂即时形成性评估研究述评:思考与建议,《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3:33-38,第二,(杨华1)
122.认知语言学对二语教学的贡献及其局限性,《中国外语教育》2013/2:23-31,独立
121.评析“概念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2:1-6, 独立
120.Teaching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in Mainland China. In Kirkpatrick, A. & Sussex, R. (eds.)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in Asia: Implications for Language Education. Print force, Netherlands: Springer, 2012: 79-93,独立
119.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a pedagogic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1-2(2012):371-376,独立
118.中国语境中本土化英语的可理解度与可接受度研究,《外语教学》2012/5:53-58,第二,(高超1)
117.互动发展模式下外语教学研究者的专业成长,《外语界》2012/4:16-22,第一,(任庆梅2)
116.大规模测试中学生英译汉机器评分模型的构建,《外语电化教学》2012/2:3-8,第二,(江进林1)
115.提高“文献阅读与评价”课程质量的行动研究,《中国外语教育》2012/1:32-39,独立
114. 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角,《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2:283-292,独立
113.为高校外语教师举办大型强化专题研修班的理论与实践,《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1:1-5,第一,(常小玲2)
112. 英语国际语的教学框架,《课程﹒教材﹒教法》2012/1:77-81,独立
111. 对我国大学生思辨倾向量具信度的研究,《外语电化教学》2011/6:19-23,第一,
110. 美国国防部新外语战略评析,《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5:738-747,独立
109. 军队外语能力及其形成——来自美国《国防语言变革路线图》的启示,《外语研究》2011/4:1-7,第一,(苏静2)
108. 基于文本聚类的被引内容分析——一种分析领域知识的新方法,《图书情报工作》,2011/4:110-113,第二
107. 国外思维能力量具评价及启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7:38-42,第二,(王建卿1)
106. 大学外语教师互动发展新模式下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国外语教育》2011/1:22-24,第一,(任庆梅2)
105. 《文献阅读与评价》课程的形成性评估:理论与实践,《外语测试与教学》2011/3:39-49,独立
104.构建英语本土化特征的描述框架,《外语教学》2011/2:35-39,第二,(俞希1)
103. 国家外语能力的理论构建与应用尝试,《中国外语》2011/3:4-10,第一;收录在:《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4:101-102,第一,(苏静、监艳红)
102.探究我国高校外语教师互动发展的新模式,《现代外语》2011/1:83-90,第一,(任庆梅2)
101. 国外大学生思维能力研究评析及启示,《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5:133-136,第二,(刘艳萍1,王建卿3赵彩然4王海妹5)
100.中国英语报章中评价性形容词搭配的本土化特征,《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5:23-28,第二,(俞希1)
99. 建设研究-教学型导师团队,培养高素质外语教育人才—研究生教育改革探索,《中国外语教育》2010/3:32-36,第一,(陈国华、周燕、刘润清、吴一安)
98.我国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5:350-355,第一,(王海妹、王建卿、赵彩然、刘艳萍)
97.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修订与效度检验研究,《外语界》2010/4:19-26, 第一,(刘艳萍、王海妹、王建卿、赵彩然)
96.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趋势、特点、问题与对策,《中国外语》2010/4:77-83,第一,(任庆梅2)
95.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客观性量具构建的先导研究,《外语教学》2010/1:55-58,第一,(赵彩然、刘艳萍、王海妹、王建卿)
94.N元组和翻译单位对英译汉自动评分作用的比较研究,《现代外语》2010/2:177-184,第二,(江进林1)
93.国内外机器自动评分系统评述—兼论对中国学生翻译自动评分系统的启示,《外语界》2010/1:75-81,第二,(王金铨1)
92.基于Rasch模型的翻译测试效度研究,《外语电化教学》2010/1:14-18,第二,(江进林1)
91.Automatic Evaluation of Translation Quality using Expanded N-gram Co-currence,IEEE NLP-KE 2009:550-554,第二,(秦颖1)
90.应用随机特征码检测雷同译文,《外语电化教学》2009/6:14-17,第二,(秦颖1、梁茂成3)
89. Co-Responsibility in the Dialogical Co-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Discourse,TESOL Quarterly 2009/4:700-703,第二,(高一虹1)
88.中国学生大规模汉译英测试机助评分模型的研究与构建,《现代外语》2009/4:415-420,第二,(王金铨1)
87.学习者英语语体特征变化的研究,《外国语》2009/4:2-10, 独立
86.英语专业四级口试的效度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5:37-41,第一,(王凌2)
85.学习者汉英翻译分析性评分细则的制定,《外语教学》2009/4:96-99,第二,(王金铨1)
84.二语习得跟踪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分类、设计与可比性,《中国外语》2009/2:54-60,独立
83.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外语界》2009/1:37-43,第一,(王建卿、赵彩然、刘艳萍、王海妹)
82.英语考试翻译自动评分中双语对齐技术的应用,《外语电化教学》2009/1:3-8,第一,(秦颖、江进林)
81.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口语中冠词的使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6:37-41,第二,(朱叶秋1)
80.大学生英语口语中零冠词使用正确性的预测因素研究,《现代外语》2008/4:399-405,第二,(朱叶秋1)
79.论外语专业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0:29-34,独立
78.真正达到英语课程目标就是学生的根本需求,“中国教育报”2008/8/29,独立
77.大学生英语口语中冠词的研究,《外语教学》,2008/3:60-63,第二,(朱叶秋1)
76. 评析二语习得认知派与社会派20年的论战,《中国外语》2008/3:13-20,独立
75.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的改革,《外语界》2008/2:2-9,独立
74. 对周频《论理论的‘内部批判’与‘外部批判’》的回应,《中国外语》2008/1:57-58,独立
73. 国外作文自动评分系统评述及启示,《外语电化教学》,2007/5:18-24,第二,(梁茂成1)
72. “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的建设与研究评述,《外语界》,2007/1:22-28,第二,(王立非1)
71. “作文内容”的构念效度研究,《外语研究》,2007/3:66-71,独立
70. ‘Dual Publication and Academic Inequality’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quistics, Vol.17,No.2, 221-225,2007:221-225, 第一,(高一虹)
69. ‘History and Policy of English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in English Education in Asia:History and Policies edited by Yeon Hee Choi and Bernard Spolsky, 1-31, 2007, South Korea: Asia TEFL.:1-31,第一,(胡文仲2)
68. 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外语学刊》2006/5:76-80,第一,(周燕2)
67. 英语专业学生使用口语--笔语词汇的差异,《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7:9-13,独立
66. 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词汇进步模式研究,《外语电化教学》2006/4:3-8,独立
65. 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词汇变化的趋势与特点,《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189-195,独立
64. 从英语议论文分析大学生抽象思维特点,《外国语》2006/2:49-58,第一,(刘润清2)
63. 构建合作型团队机制,培养创新性人才群体,《中国外语》2006/2:11-13,第一,(丁言仁、成新仁、王文宇)
62. 全国英语专业八级口试体系的研究与实施,《外语界》2005/5:53-58,第一,(王文宇、周丹丹、王艳)
61. 中外评委对大学生英语演讲能力评价的差异,《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5:337-342,第一,(刘相东、金利民)
60. 评析外语写长法,《现代外语》2005/3:308-311,独立
59. 对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口语自我纠错能力的研究,《外语界》2005/2:33-37,第一,(庄一琳2)
58. ‘Read a hundred times and the meaning will appear...’ Changes in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views of the temporal structure of learning, Higher Education(2005)49:291-318,第二,(FERENCE MARTON1)
57. 影响外语学习策略系统运行的各种因素评述,《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9:28-32第一,(王立非2)
56. 二语习得研究方法35年:回顾与思考,《外国语》2004/4:18-25,第一,(王立非2)
55. 母语水平对二语写作的迁移:跨语言的理据与路径,《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205-212,第二,(王立非1)
54. 对外语学习策略有效性研究的质疑,《外语界》2004/2:2-7,第一,(王立非2)
53. 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使用频率副词的特点,《现代外语》2004/2:150-156,第一,(丁言仁2)
52. 中国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20年,《外国语言文学》2004/1:39-45,第一,(王立非2)
51. Globalization and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 Kwok-kan Tam & Timothy Weiss (eds.)English and globalization: Perspectives from Hong Kong and Mainland China.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4:169-179,独立
50.英语学习策略培训与研究在中国,《外语界》2003/6:49-54,第二,(王立非1)
49. 建立全国英语专业口语测试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戴炜栋/蔡伟良,上教社,2003:357-378,独立
48. 英语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国外外语教学》2003/3:6-11,第一,(俞希2)
47. 中国大学生英语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向,《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4:268-274,第一,(丁言仁、王文宇)
46. 微变化研究法与二语习得研究,《现代外语》2003/2:312-317,独立
45. 频率作用与二语习得,《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2:151-154,独立
44.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evaluation of second-language students’ writing, Canadian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v 6, n 2, 2003:219-236,第三,(LING SHI1、王文宇2)
43. 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国外外语教学》2002/4:12-17,独立
42. 母语思维与外语作文分项成绩之间的关系,《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17-20,第二,(王文宇1)
41. 母语思维与二语写作--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研究,《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2002/4:64-67,第二,(王文宇1)
40. 全国英语专业八级口试的可行性研究,《外语界》2002/4:67-73,第一,(吴克明、王文宇、任裕海)
39. 文科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5,独立
38. 编写英语专业教材的重要原则,《外语界》2002/1:17-21,独立
37.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51-58,第二,(秦晓晴1)
36. L1 use in the L2 composing process: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16 Chinese EFL writers,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 2002 Vol. 11(3):225-246,第二,(王文宇1)
35. The Chinese Learner in Hong Kong and Nan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2002.11.2:57-70,第二,(KAM-CHEUNG WONG1、FERENCE MARTON3)
34. 从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口试看口语教学,《外语界》2001/4:24-28,独立
33. 美国中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中小学教材教学》2001/11:5-8,独立
32. 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105-110,独立
31. 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34-39,第二,(马广惠1)
30. 综合素质实践课--从理论到实践,《外语界》1999/3:11-15,第一,(宋文伟2)
29. 口语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国外外语教学》1999/2:1-4,独立
28. 对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口语水平的评估,《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29-34,第一,(吴彩霞、LYDIA SO)
27. 母语思维与外语写作能力的关系,《现代外语》1998/4:44-56,第一,(郭纯洁2)
26. 全国英语四级录音口试评分的实践与研究,《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2:52-55,第一,(赵学熙2)
25. 评价语言实验室内的口语教学,《外语界》 1998/1:30-33,第一,(吴学顺2)
24. 英语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途径的研究与实践,《高教研究与探索》1997/4:50-53,第二,(王守仁1)
23. Book review of The Chinese Learner. Comparative Education, 1997, Vol. 33 No. 3:470-471,独立
22. L2 learner variables and English achievement: A study of tertiary-level English majors in China, Applied Linguistics, Vol. No. 1, 1997,Oxford University Press:27-48,第一,(ROBERT KEITH JOHSON2)
21. 学习者因素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的关系,《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4:33-39,第一,(王海啸2)
20.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英语课堂学习,《高教研究与探索》1996/3:25-25,独立
19. 管理策略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教学与教材研究》1996/4:43-45,独立
18. 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变化的趋势及其特点,《外语与外语教学》1996/4:43-46,独立
17. 大学生英语学习观念与策略的分析,《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6/4:61-66,第一,(王海啸2)
16. 论英语学习方法系统的结构、特点与调控,《外语研究》1996/1:56-60,独立
15. 传统和非传统学习方法与英语成绩的关系,《现代外语》1996/1:37-43,独立
14. Views on learning in different cultures: Comparing patterns in China and Uruguay. Anales de psicolo,1996, 12(2). 第二
13. 学习者可控因素对英语成绩的影响,《大学英语》1995/5:100-109,独立
12. Understanding a Tale in Sweden, Japan and China, Educating Young Children, 1996:17-28,第三,(MAJ ASPLUND CARLSSON1、INGRID PRAMLING2、CHISE IZUMI4)
11. How often is often? Reference Ambiguities of the Likert-Scalein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y Research, Occasional Papers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1995:19-35,第二,(YONGQI GU1、DANXIA WU3)
10. 英语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学习方法上的差异,《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61-66,独立
9. 英语专业四级口试的可行性研究,《外语界》1995/1:30-36,第一,(赵学熙2)
8. 谈英语语态的转换与句子意义的变化,《大学英语》,北京高校英语教学研究会,1988/6:49,独立
7. 江苏省重点中学英语教学质量分析,《江苏教育研究》,1988/1-2:47-53,第二,(邬展云1)
6. 谈谈“英语语言学概论”的自学方法,《英语专集》,江苏省自学考试办,1988:218-220,独立
5. 谈高师英专基础阶段的课程设置,《外语教学文集》,江苏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1987,独立
4. 语言学和外语教学,《外语教学》,1987/3:20-23,独立
3. 谈名词短语的限定性,《外语教学》,1987/1:34-36,独立
2. 从社会语言学看汉语称呼语的使用规则,《南京师大学报》,1987/4:独立
1. 试论“成分分析”和“语义场”,《南师大外国语言文学论文集》,1987:90-96,独立
其他科研成果
承担大百科全书第三版语言文字学科编委及分支主编
参与大型专著合作,撰写其中部分章节:
4. China Going Global: Challenges and Responses in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in East Asia --Global Challenges and Local Responses Edited by Amy Bik May Tsui Cambridge 2021 p.113-134 第一(张虹2)
3. “1.28 高校外语教学与研究综述”,《中国语言学年鉴》,商务印书馆,2006,第一;
2.“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语言学高级教程》第15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独立;
1.“美国中学语文教材评介”,《外国语文教材评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第一
参与教学大纲编写:
2.《高校英语专业八级口试大纲》,上教社,2005,执笔
1.《高校英语专业四级口试大纲》,上教社,2005,执笔
为引进当代国外文库写导读:
4.《英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方法》导读,外研社,2011,独立
3.《语言教学的流派》第二版导读,外研社,2008,独立
2.《根据原理教学:交互式语言教学》导读,外研社,2001,独立
1.《学习和运用第二语言的策略》导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0,独立
给政府部门提交咨询报告:
25. 为中文成为世界第二主流学术语言而努力:思考与建议,2020,国家语委,独立,被采纳
24. 有关中外合作办学引进教材的审核报告,2020,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独立,被采纳。
23. 提升中文国际影响力的规划(2025-2035)研究报告,2020,国家语委,独立,被采纳。
22. 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完小普通话教学考察报告及其建议,2019,国家语委,独立,被采纳
21. 关于基金会名称的论证意见,2019,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第一,(张天伟2)
20. 为中文成为世界第二主流学术语言而努力:思考与建议,2018,送教育部,独立,被采纳
19. 关于培养中国籍国际组织任职人员后备人才的建议,2016,第二,(张天伟1)
18. 中文在国际组织中影响力的现状、问题与建议,2016,第一,(张天伟2)
17. 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校本教学质量评估体系,2015,独立,被采纳
16. 有关规范政府领导在公开场合使用语言的建议,2015,独立
15. 有关改进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建议:将显性教育改成隐性教育,2015,第一,被采纳
14. 亟待制定“一带一路”小语种人才培养战略规划,2014,第一,被采纳
13. 对提高北京高校大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两点建议,2014,独立
12. 加强建设传播中国文化的海外本土化队伍:问题与建议,2014,独立,
11.实施建设“语言志愿者人才库”计划的建议,2013,独立,被采纳
10. 我国语言资源调查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2013,第一,被采纳
9.对我国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使用中文的建议,2013,第一,(戴东梅2)
8.《国家外语能力现状》,2012,独立,被采纳
7. 增强中文在联合国影响力的建议,2012,独立,被采纳
6. 关于提升我国国家外语能力的建议,2011,独立,被采纳
5. 建立国际职员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增强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竞争力,2010,独立
4. 推动中国外语教育研究成果走向世界的三点建议,2010,第一
3. 压缩教学周期,加大密度强度,提高外语教学效率,2008,独立
2. 利用即将建成的全国师资网络培训中心实施大学英语教师专题培训工程,2007,独立
1. 借鉴香港经验,建立大陆本科专业评估的长效机制,2006,独立
名师外语讲座系列:
1.《词汇学习策略》VCD,外研社,2006,独立